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7月8日,圣诺医药公告,公司董事会最近获基金的投资经理知会,由于基金所投资的私募债的发行人可能违约,预计基金的资产净值将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已认购TradArt Flagship Investment SPC的独立投资组合共2000万美元(不包括交易费用),及截至公告日期,已赎回20万美元。
简而言之,圣诺医药认购的私募基金或暴雷,除已赎回20万美元,或将至多损失198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5亿元)。
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存放在银行,只能专款专用,有时会出现闲置的情况。比如,募资用于建设生产线时,资金要在项目完成后才支出。为了避免资金“沉默”,不少上市公司会暂时购买理财产品。
此外,从整个经济周期来看,当前,国内银行利率普遍偏低,资金存放在银行里也不再划算。能赚取更高额外利息的理财产品,成了国内创新药企过冬——收缩管线、保留现金求生的主要选择之一。
但理财选择也有稳健与激进之分,期间带来的风险与回报都只能自己承担。
诺诚健华是创新药企过冬的样本之一,其选择的是确定性较高的理财产品。6月26日,诺诚健华公告称,在不影响正常经营及资金安全的情况下,拟使用闲置自有资金不超过30亿元进行现金管理,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低风险投资产品。
与之相反,圣诺医药的理财选择则更为激进,其选择的是波动率更高的的偏股型基金。
圣诺医药分别于2022年、2023年认购1500万美元、500万美元上述基金的独立投资组合股份,且该基金已委任公司的独立第三方TradArt Asset Management Co.Limited为其投资经理。独立投资组合的主要投资策略是投资于多个国家(包括但不限于美国及中国)的首次公开发售候选公司、二级市场股票及债务工具。
如今,圣诺医药只能独自吃下投资错判的苦果。
圣诺医药表示,董事会保留追究基金管理层(包括投资经理)责任的权利,以挽回该事件造成的损失。董事会已成立了调查委员会。调查委员会的职责和目的包括:对该事件进行该调查,以报告导致该事件的原因和问题;及时向董事会报告该调查的进展和结果;就对该事件应采取的行动向董事会提出建议。
圣诺医药自查最终能挽回多少损失仍是未知数。
圣诺医药成立于2007年,专注以核酸干扰(RNAi)技术为核心的新药开发。2021年12月,圣诺医药在港交所上市,募资净额为3.96亿港元,被称为“中国核酸药物第一股”。
截至目前,圣诺医药仍未有产品实现商业化上市,其主推的两款潜在产品是:针对鳞状细胞原位癌和基底细胞癌的STP705和多发性实体肿瘤的STP707。
研发能力、产品转化力是创新药企的实质竞争力,但在此之前,得先活下去。濒临枯竭的现金已然是悬在圣诺医药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财务数据显示,圣诺医药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2年年末的1.05亿美元减至2023年年末的0.24亿美元。
圣诺医药不得不有意识地缩减开支。财报显示,圣诺医药研发费用从2022年的6764.1万美元降至2023年同期的5438.2万美元。其中,圣诺医药的雇员数量从2022年年末的225人减少至2023年年末的145人。
不过,圣诺医药的董事似乎不愿意与公司共苦。财报显示,2023年,圣诺医药董事酬金及员工成本不降反增,由2022年的2160万美元,增至2330万美元。
此外,圣诺医药大股东已遭强制平仓。
3月7日,圣诺医药发布公告称,由于保证金补缴要求未获满足,圣诺医药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陆阳所持有的156万股股份被强制出售,约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78%。
3月18日,圣诺医药再次公告表示,执行董事戴晓畅再次因为保证金补缴要求未获满足,其持有的9.95万股股份已在3月15日被强制出售。
另外,戴晓畅持有782.8万股股份,其中的664.05万股股份正存放于金融机构设有保证金融资的证券账户以作为其个人融资安排的抵押品。该部分股份占圣诺医药股份的7.58%,倘未能提供令金融机构满意的还款计划,该部分股份也将被强制出售。
据智通财经APP,3月15日之后,戴晓畅又分别在3月18日至3月22日的连续5日中,被持续强制平仓。截至3月22日,戴晓畅所持股份降至235.66万股,占比降至2.49%。也就是说,3月15日之后,戴晓畅所持股份累计减持547.18万股。结合上述信息,这笔被质押的664万股中的80%或已被将强制出售。
经历前述种种,圣诺医药聘任的高管们似乎也已对公司不信心不足,纷纷离职。今年5月以来,圣诺医药的首席战略官、首席医务官及首席财务官均相继辞任。
5月31日,Lebel辞任圣诺医药首席医务官一职。需要注意的是,Lebel上任圣诺医药首席医务官的时间还不足一年。
同日,圣诺医药的首席财务官叶永基也宣布辞任。
截至目前,圣诺医药也未披露相关职务的继任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