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私募净值披露新规满月记,直击市场众生相。
8月1日出炉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至今已实施满1个月,其对业态的影响仍在持续。尤其有关私募净值披露的规定,持续受到市场热议。专业机构投资者、中小型私募、第三方私募数据服务平台等首当其冲,大量的净值抓取、跟踪、研究、风险识别等成为难事。
基金评价机构的崛起或可化解市场痛点,当前已有多家宣布发力私募基金评价业务。不过由于上述机构此前在私募市场积累不深,能力建设尚需时日。对于“业务不能停下来等”的券商、私募、机构投资者等市场参与主体而言,远水救不了近火。
券商中国记者多方了解到,过去一段时间内,市场参与主体从展业迷茫到探索出路、抱团取暖。不少受访人士表示,《指引》的出台有利于私募行业的规范发展,但他们亦坦言业务成本提高、展业效率受限,多方正尝试互相借力解决痛点。
“抱团”或能解决燃眉之急,但“私募市场发展空间还能有多大”是悬在市场参与主体内心的“灵魂拷问”,这决定相关服务机构下一步战略打法是否因此调整。当前,二级市场震荡波动、私募行业加速出清、强监管基调不变……私募行业无论是产品规模抑或管理人数量正持续下行。
投资人探索自建净值库
随着《指引》实施,多个主流第三方私募数据服务平台对净值数据“关灯”,这让市场主体对私募基金净值数据的获取感到焦虑。
专业投资人是其中之一。无论是投前筛选的角度,抑或投后跟踪、基金研究等,私募基金净值是重要的投资判断依据。
上海一名机构投资者表示,如果不能获取全市场私募数据,对其产品研究、风险评估带来极大不便,“按照《指引》,我们需要挨个找私募做合格投资者认证,但全市场有上千家私募。”在该人士看来,由于部分券商和第三方私募数据服务平台掌握相对全面的私募数据,如何借力上述机构获取全市场数据,成为关键。
已有专业投资人行动起来“自力更生”。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上海一家从事家族办公室业务的专业机构为应对《指引》要求,计划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自建私募数据库,力求为家办客户打造清晰透明的投资视角与专业的投资管理服务。
该家办人士称,公司在以往购买第三方私募数据服务商的数据基础上,主动联系私募管理人授权,建立自己的数据库。目前大概覆盖三四百家私募的净值数据,既包含头部机构,也有中小型私募。
记者注意到,为打破净值的“信息壁垒”,市场已催生出“自建净值”的商业服务或者行业培训,主要由第三方私募数据服务平台提供。也有大型券商近期宣布,已打造可以打通私募基金管理人与投资方的链路平台,可以提供基金业绩分析和投研增值服务。
相对于前述专业机构投资者而言,个人投资者受影响程度可能相对较小。华北一名高净值投资者向记者表示,其购买私募产品主要有两类方式,一是通过大型金融机构的推荐来购买大型私募基金管理人产品,二是出于对私人关系的信任而购买中小私募基金管理人产品。也正由于上述方式,该名高净值投资者表示,平时不会对同类私募产品进行大量数据分析,因此对大批量净值数据的获取和跟踪没有太大兴趣。
中小型私募多举措自救
对中小型私募来说,净值披露的收紧直接影响其未来募资的难度。由于业绩是投资者及代销机构做决策的主要依据,不直接展示业绩可能会影响上述群体对私募基金的信任度。
华东一家大型券商财富管理人士表示,《指引》有助于加速私募行业优胜劣汰,出清违规私募,但对于一些有可能崭露头角的小私募,其募资能力面临挑战。从券商挖掘角度而言,因缺少业绩参考,也增加发现难度。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通过与第三方私募数据服务平台建立代销关系以获得展示业绩的机会,成为不少中小私募基金的主流想法。据悉,此前由于合规等方面的诸多原因,第三方机构与私募签代销的完成度并不高,尤其是大量中小私募没有签代销协议,现在多个中小私募抓紧签协议。
深圳一家中型私募市场部人士表示,在《指引》发布后,其公司原计划与某第三方私募数据服务平台新增签订所有产品的代销协议,但被对方拒绝。“一是监管要求不能走形式代销,必须实质代销;二是很多私募也有同样愿望,导致需求大增,第三方平台加班加点建立代销关系,现阶段沟通下来可能平均每家私募管理人大约只能新增上架1个产品。”
某私募机构市场负责人韩先生也谈到,私募机构可以用核心策略产品在三方平台上代销,便于展示业绩。如果私募具有一定规模得以进入券商代销白名单,那与券商合作依然是扩大规模的重要方式。
亦有受访的小型私募人士基于两点考虑不靠代销方式扩大影响力,一是管理资产规模不大,因此客户以转介绍为主,且客户圈层和风险偏好较为接近;二是代销机构要收取管理费和超额收益,私募募资展业性价比不高。
私募业内认为,《指引》出台后,私募更应提升自身品牌建设能力、直销能力等吸引潜在客户。
上述受访的韩先生表示,私募机构直销拓客的能力更应加强,要积极主动开发客户,比如多储备FOF投资人;又如多组织券商和三方机构来公司了解业务和策略。他还指出,开发超高净值家族企业客户以及打造私募机构创始人和核心投资经理品牌口碑也将是重要方向。此外,私募同业之间应抱团发展,加强互动合作,相互分享营销经验。
数据服务商展业承压
第三方私募数据服务平台是另一受《指引》影响较大的市场参与群体。据悉,上述机构多年来通过人海战术或IT系统获取海量私募数据,打造相关数据库,用于私募业绩展示、产品分析、销售等。《指引》实施后,上述平台陆续下架所有非代销私募产品业绩。
未来,上述平台对传统优势业务如何定位,受到关注。一名第三方平台人士谈到,整体而言大家仍然希望能保住业务,有的继续引流抢市场份额,也有的相对悲观,想看清楚私募市场空间还能有多大。
谈及如何继续收集私募数据,有第三方平台人士表示,主要通过认证合格投资者身份来获取,但私募数据覆盖度仍然“缩水”,因为不同私募管理人的合规尺度存在差异,提供的数据比以往有限。
记者注意到,近一个月以来,有第三方平台忙于与大量私募产品建立代销关系,以陆续重新披露相关产品的业绩信息,这类机构受影响相对有限。未有代销牌照的第三方平台受影响较大,目前主要提供从管理人到投资者的“数据对接”服务;大力推广前述“自建净值库”的功能等。
当前,多家券商及基金评价机构正自建平台,计划自建私募数据收集、清洗、分析的系统,上述在此方面深耕多年的第三方平台是理想的供应商。前述第三方人士表示,正为这类机构提供私募数据的技术支持和运营支持。
“不过这个赛道很卷,价格战愈演愈烈,有些对手宁愿亏损也要抢市场份额。”该名第三方人士称,未来会结合监管政策方向、私募市场空间、同行竞争关系变化等因素再决定是否会调整战略打法。
评价机构谋求弯道超车
相较上述业务承压的第三方数据服务平台而言,拥有基金评价资质的机构或将是私募基金市场的“新起之秀”。他们可以收集私募基金数据,通过基金评价报告为合格投资者、销售机构等市场主体提供重要参考,解决业内痛点。
比如,备受投资者、销售机构及券商资产托管部关心的是,如何筛选私募、如何在海量的私募数据中有效鉴别私募基金的风险、投资风格漂移问题等。
当前,有基金评价资质的机构共有10家。其中,银河证券、海通证券、上海证券、招商证券、济安金信、晨星资讯、天相投顾等7家机构有权开展基金评级。多家基金评价机构在8月以来“大秀肌肉”,深入宣传自家的私募基金评价业务。
一家大型券商机构销售人士表示,认同私募基金评价业务在提高透明度、引导资金流方面的优势,并就此提出四项建议:一是未来监管机构可以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确保评价结果的可比性;二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推动私募基金管理人完善信息披露,提供更多、更及时的基金运作信息;三是鼓励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提供更全面的市场反馈;四是加强投资者教育,比如如何合理利用评价结果进行投资决策。
不过,考虑到部分基金评价机构常年深耕公募基金市场,对私募基金的评价能力建设仍在起步阶段,多名业内人士认为上述评价机构的展业效果仍有待观察。
一名第三方平台人士也表示,在当前金融机构降本增效、私募行业持续出清的背景下,基金评价机构如何判断私募基金评价业务的市场空间,以及有多大决心投入资源布局,值得持续关注。
快讯摘要 昌红科技董事李焕昌增持26万股,增持金额438.62万元 每经AI快讯,据深交所官网,2024年6月13日,昌红科技(SZ300151,收盘价:16.34元)董事、高管李焕昌通过竞价交易,增持公司26万...
在汽车保养和美容领域,划痕修复膏作为一种便捷的修复工具,受到了广大车主的关注。但是,关于其是否真实有效,市场上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本文将深入探讨汽车划痕修复膏的工作原理、使用效果以及选择时的注意事项,帮助车主做出明智的选择。一、划痕修复膏的工作原理划痕修复膏通常含有微细的磨料和填充剂,这些成分能够填补...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诗涵 英国调查公司JATO Dynamics日前发布2023年全球车型销量排行,前20名中中国车型比亚迪秦和比亚迪宋Plus上榜。丰田虽然在前十名中占据五个席位,但是其主力产品卡罗拉轿车销量同比下滑19%,成为前20名中下滑幅度最大的车型。 此外,比...
2024年06月18日临近收盘15时55分,华检医疗(01931.hk)股票出现异动,股价快速下跌5.56%。截至发稿,该股报0.850港元/股,成交量150.7万股,换手率0.11%,振幅10.00%。 资金方面,该股资金流入48.977万港元,流出84.97万港元。 最近的财报数据显示,该股实现...
智通财经APP讯,金科服务(09666)发布公告,于2024年6月19日斥资约98.14万港元回购股份11.5万股,每股回购价格为8.45-8.59港元。...
高盛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舜宇光学(02382)“中性”评级,目标价65港元。公司举行2024投资者日活动,当中主要讨论了智能手机镜头需求复苏、汽车镜头规格升级和定价压力,以及人工智能对光学行业的影响。 该行指出,整体而言,舜宇光学预期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温和复苏(同比升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