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西方汽车品牌因俄乌冲突爆发纷纷撤离俄罗斯后,中国汽车制造商迅速填补市场空白。
据俄罗斯欧洲企业协会数据,今年俄罗斯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5%至超过70万辆,其中6月份俄罗斯售出的13.07万辆新车中,53.1%来自中国。
俄罗斯分析机构Autostat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乘用车市场销量前十中占据六个席位,包括奇瑞、哈弗、吉利、长安、欧萌达和星途。曾经占据几乎所有细分市场的其他跨国品牌出现大幅萎缩,起亚、现代和丰田等品牌降幅从18.5%至54.4%不等。
多家跨国汽车制造商在更早时候宣布暂停向俄罗斯出口销售汽车,如大众、日产、本田、福特、宝马、奔驰、通用和沃尔沃等。
一位匿名的行业分析师告诉界面新闻,燃油车畅销的俄罗斯属于利润较高的海外市场,外资汽车品牌因地缘冲突退出后不仅面临营收放缓,还可能面临产能出清,腾出的现有工厂后续能否得到妥善利用值得关注。
上述品牌退出后,俄罗斯汽车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车型种类急剧减少、价格上涨,如何维持制造基地工人就业也成为问题。中国汽车公司不仅接管出口交付的空缺,还肩负着帮助俄罗斯维持汽车行业运转的责任。
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俄罗斯仍是中国汽车第一出口目的地,出口量达26.34万,较第二名墨西哥出口量翻倍。
伴随中国汽车品牌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持续增长,相关问题也有所显现。中国汽车曾于21世纪初进入这一市场,但不少品牌没能扎根,在当地实现长远发展仍然面临挑战。
尽管中国电动车在当地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但目前俄罗斯对此需求不大。而在燃油车产品方面,俄罗斯消费者此前更习惯采用欧美品牌车型,他们还在逐步建立对中国汽车品牌的认知和信任。
俄罗斯的冬季漫长而且极度寒冷,个别地区最低温度可达到零下70度。俄媒报道称,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多数平价电动汽车没有配备加热座椅,需要车主自己动手安装加热设备。此外,部分车主表示冬季发动机预热时间过长,给出行带来不便。
一位中国汽车品牌出海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表示,由于俄罗斯雪天较多,交通部门会使用融雪盐清理道路,这无形中对汽车的耐用性和抗腐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融雪盐融化后经电离产生的氯离子,会破坏底盘金属制零部件的防护层,长时间侵蚀可能导致零部件失效。
基于适应特殊的气候条件需求,车辆需要经过特别的改造并使用定制的零部件。为此日系车和德系车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低温零部件供应链,从而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相比之下,中国主机厂仍需弥补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受税费增加和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售价攀升,价格竞争力遭到一定程度上的削弱。伴随更多中国汽车品牌涌入,制造商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亟需打造差异化标签避免同质竞争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