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日前,上海市药监局发布信息称,首个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剂完成试点备案。备案试剂为“五项抗癫痫药物浓度测定试剂盒(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试点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下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该试剂可以测定的癫痫药物包括丙戊酸、氯硝西泮、奥卡西平代谢物(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托吡酯和左乙拉西坦五种。临床医师可根据该产品给出的药物浓度定量检测结果,动态调整癫痫患儿个体化给药方案,减少药物毒性反应等副作用,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这也是国内首个完成试点备案的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剂。
此前,2023年3月,上海市药监局、上海市卫健委印发《上海市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剂试点实施方案》通知,在上海四家医院展开前述试点,包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剂试点的目的在于规范IVD(体外诊断产品)、LDT(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医学检验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领域发展。
随着技术进步、普及,当下一些检测未通过药监局注册审批以合规IVD产品的形式销售,而是以LDT、外送至检测公司的模式进行商业化。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合规,但研发注册成本高,后者迭代灵活,但处于法规的模糊地带。
2021年6月,经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其中第五⼗三条规定:
对国内尚⽆同品种产品上市的体外诊断试剂,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的临床需要,可以⾃⾏研制,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本单位内使⽤。
这种模式类似于药品领域的院内制剂。
在此之后,2023年初,北京、上海等地发布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剂(相比LDT,其也被业内简称为HDT)试点方案。另外,陕西、福建、湖南等地也先后发布通知,要求医院规范样本外送检测。这都意味着,监管部门试图将LDT、外送检测的责任主体定为医院,而非检测公司。
具体到此次上海试点的首个自行研制备案试剂,北京华大吉比爱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崔相华认为,虽然官方和试点医院方面披露的细节不多,但起码有正式的LDT项目试剂落地了。不过其表示,这一动作的信号意义或大于实际作用。
崔相华向界面新闻分析,备案试剂涉及的丙戊酸、氯硝西泮、卡马西平在一些三甲医院的药剂科、药学部可以检测。而卡马西平代谢物做的相对较少,托吡酯、左乙拉西坦则是治疗儿童癫痫的主要药物。将这五种药物做成联检,即一种试剂可以覆盖五种药物浓度的检测是比较创新的地方,但本身在技术上没有特别的难度。
这也符合业内流出的上海试点文件中的一些要求,如:
优先满足试点医疗机构对罕见疑难病诊治、出生缺陷诊断等部分临床需求。
试点品种属于国内尚无同品种产品上市的体外诊断试剂产品,且相关产品技术成熟、临床意义明确,已有国内外相关临床诊疗指南推荐或者临床研究表明具备临床应用条件。
据《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年5月发布《抗癫痫发作药物联合使用中国专家共识》,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对于癫痫患者,在第一种ASM(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失败后,即可考虑“合理的多药联合治疗”。ASMs联合治疗时,应注意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相互作用,注意添加ASMs对原有ASMs血药浓度的影响。另外,长期服药需注意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血药浓度。
记者也在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查询到,当下有数款“3种抗癫痫药物检测定标品或质控品”获二类证,用于液相色谱法定量测量人血清中抗癫痫类药物丙戊酸、卡马西平、苯妥英含量。
对比前述三联检产品,崔相华告诉界面新闻,本次的五联检试剂中包含了儿童癫痫的主要用药,这或是因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自身的检测量较大。但儿童癫痫药物浓度检测的应用场景有限,整个市场并不大,此前也就没有企业申报IVD产品,而以LDT来做。
实际上,前述试点方案中的一个亮点是探索自制试剂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临床数据应用于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的路径,形成临床意义明确、受益明确的自制试剂向注册体外诊断试剂转化模式。也就是将LDT/HDT模式转化成IVD产品。其中,检测公司的参与方式是受医院委托,制备备案试剂。
但崔相华表示,当下企业参与试点的动力不大,除了细分市场较小,盈利困难以外,前述转化成IVD产品的利好也存在不确定性。
他向界面新闻分析,试点需要企业将试剂主要原材料、试剂成分、配方等信息全部公布并在医院使用,很多企业并不愿意这样做。而且相比于IVD产品进院,企业卖原料给医院没有太多收益。
另外,参与试点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IVD申报也未可知。崔相华以需要做临床的二类证为例,项目的研发费用约为200万元,二类试剂至少需要开展2家临床机构,试点一家医院也不够。且药监部门也没有明确试点医院产生的数据能否作为临床数据,用于申报。
崔相华提到,当下采取LDT模式的主要是质谱和测序公司,后者主要为NGS(高通量测序)公司,它们的共性是项目比较前沿,且质谱常用于多联检,NGS测序位点较多,在注册上存在困难。
对于市面上未有获批的新品,监管部门要求较严,不可能免去临床,需要企业论证临床意义、使用价值、产品性能等。对于市场上获证的产品,则需要找一家同类产品做临床比对。
此前一个典型案例便是2023年10月,世和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TMB检测试剂盒获批三类证,成为国内首张NGS大panel注册证。当时业内认为这意味监管对大panel产品开闸。不过也有声音提到,该产品的临床价值、商业价值还有待市场检验。
业内流出的上海试点文件附件《第一批试点品种申报要求和遴选原则》显示,在“对申报试点品种的考虑”中,除了涉及代谢类质谱检测方法产品,还提及遗传性疾病检测产品、实体瘤多基因组合产品(大panel)、血液肿瘤检测产品、预期用途为抗菌药物临床监测的产品、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试剂。
“暂不建议纳入试点的品种”则包括药物基因组检测产品、开放腔道(上呼吸道和肠道)mNGS产品、循环肿瘤细胞(CTC)产品、microRNA产品、全基因组RNAseq产品、肿瘤早筛产品、伴随诊断产品、仪器平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