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 李超 孙欧 林成炜 廖博 潘高远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方向。我们认为有八大方面值得关注:一是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二是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完善机制,三是从人口政策到人才政策,四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五是城乡融合发展强调要素交换流转,六是扩大制度型开放,七是改善民生完善生态文明体系,八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引领全球治理。后续还应关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具体内容。
一、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
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方向将以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为基础。
一方面,本次三中全会对2035年、本世纪中叶的长期目标提出明确指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本次三中全会也对短期五年内的任务给予明确。会议指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任务聚焦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
二、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完善机制
高质量发展体现为机制建设,重点是央地事权分配为核心。1)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方面:避免无序竞争促进资源配置或是重要方向。2)服务业体制机制方面:或推动现代服务业(如消费新场景、文化旅游等)壮大优化,后续可以通过简化市场准入,提升服务标准,加强监管,支持创新创业。3)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方面:更强调系统化层次化,我们认为,在地方化债和土地出让金探底背景下,中央加杠杆配合重大项目落地,能够保障产业结构转型和应对外部风险。4)健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方面:预计将完善传统经济与数字经济(如大数据、云计算等)结合,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5)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制度也需要重点关注。
三、从人口政策到人才政策
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驱动的转型关键期。这一转变不仅要求产业端转型升级,更对劳动力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传统的以劳动力数量为主的增长模式将逐渐让位于以劳动力质量为核心的增长模式,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是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减少劳动力需求。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使得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减少了对传统劳动力的依赖。
二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环境中,劳动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与新技术相适应的技能和方法,具备较高的素质,能够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创新为驱动,需要培育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
在上述背景下,实现人口政策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强化科教兴国,推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构建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有效推动我国生产力的持续进步。
四、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我们认为,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的匹配。事实上,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明确提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我们判断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匹配,或更多表现为中央层面将集中统一谋划更多事权和支出责任,以减轻地方政府的支出义务和负担。操作上看,未来或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常态化发行,着力解决地方政府财力紧张和存量债务化解的问题,并且在资金分配上向财政弱资质的区域予以倾斜(具体参见2024年6月20日报告《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侧重解决哪些问题?》)。
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客观上要求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根据2022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预计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把关。
五、城乡融合发展强调要素交换流转
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新试管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最有力抓手,当前城乡要素流动障碍仍然存在,如城乡劳动力流动仍然存在较多限制、土地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资金投向农村还有提升空间等。
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于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涉及人口、土地、资金、技术、数据等各类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202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表决通过,该法旨在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预计后续针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县域发展能力、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领域也会有更多的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持续落地。
六、扩大制度型开放
会议高度肯定开放的重要意义,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同时提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重点强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我们认为制度型开放将是未来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式,体现为积极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或将成为我国推动对内改革的重点举措,进而推动我国制度与国际接轨,畅通外资进入的制度保障。此外,也可能着重强化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核心在恢复外资信心。
七、改善民生,完善生态文明体系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为此,需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预计未来地方政府仍是重要的落实主体,需充分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此外,还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未来应关注相关税种改革进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还需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为此需坚定不移推进碳中和。
八、统筹发展与安全,引领全球治理
当前我国仍面临较为复杂的外部环境。为此:一方面需统筹发展与安全,这也是二十大确立的重要政策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如何在发展与安全的背景下统筹发展将是核心议题。本次会议通稿同样提出应“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另一方面,需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争当“规则制定者”。在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同时,深化外事工作机制改革,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